我從不知道 幫兒子選學校有這麼難?


原本以為聯賽打完 盃賽打完 才要面對國三升學選校的難題?


那天教練一通電話 敲醒了這對還在狀況外的父母親


原來 棒球升學之路 是不同於一般學生的時程表


只怪我們搞不清楚狀況 用世俗 用既有 的經驗去推想


沒有把這事重要的放在心上 只知道要面對 不知道作業這麼快?


 


小六畢業時 他決定要去打棒球 我只能改變自己舊時代觀念去幫助他報考


(家族裡士大夫觀念重 仍是以讀書為前題 為目標 為出社會唯一方法)


為了提早讓他認清事實 小六那一年 每個星期三半天的下午


帶著他到未來他想讀的國中棒球班訓練球場 央請教練收容


將他視為國一生 一起撿球 一起除草 一起練體能


直到畢業後報考上了榜 


看著他提著行李放棄小六畢業那年暑假的自由時光 投筆從球去


我心中那原本盼望他可以回來讀書的念頭 正一點一滴的消磨光


原本要讓他提早認清事實的魔鬼訓練 不但沒有打退他的志向


反而讓他決定他要揮別一般生走向棒球之路


 


球隊一律住校 為了管理方便也為了夜訓


團隊的生活訓練有如軍中 在這青少年紀 甚或比軍中還嚴格


當軍中超過32度不用出操時 棒球隊卻是雨天大熱天沒有分別


當軍中不能體罰時 棒球隊為了隊紀 體罰乃是家常便飯


當軍中跑三千公尺 棒球隊早就每天三千公尺 甚或有時超過三千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 不合理的要求是磨鍊」


這裡沒有合理或不合理 只有你要不要出人頭地的磨鍊配合


不能過問教練的專業 不能干涉學校的經費


反正想打球 家長只有繳錢當車伕的配合


這是個縮影 也是普羅大眾棒球界的生態


 


「棒球班」不像一般體育班有籃球。跳舞。射擊。羽球。。。幾項綜合成班


棒球班約26名 上午在學校讀書 下午在球場練球


若遇到比賽 視比賽重要性而定 有時為了大賽就放棄學校的上午課程


不斷練球 不斷模擬作戰 不斷被操體能 不斷地邀請他校友誼賽


有時一班同學裡若有超過一半地選手到外地比賽 


那班上其他同學仍照常上學 但未必有上課進度


開始了同班卻不同調的上課狀況


 


「棒球班」一半以上是原住民同學 他們自國小就接觸棒球


離鄉背景。住校。打球。比賽 是大部份原住民同學的國小生活


所以 有人到了國三 他的棒球資歷已有七年 甚至有「國手證」


「國手證」是升學重要配件 卻不是絶對要素 沒有人保證你的升學一定穩上


但有了它 就像全民英檢證書一樣 有時很好用 很有加分作用


 


大部份的原住民孩子思想單純 生性樂天 表達簡單 體型壯而有力卻身高不夠


棒球是很重視身材和球技成正比的運動 所以這些身高不夠的孩子面臨升高中


身高是一大問題 而且是短暫看不到成果的問題


(瘦可以靠飲食撐到胖 但矮卻不能用「恨天高」來墊底)


 


國一招生入隊暑假訓練二個月 有些人受不了苦就會自動離去


國二時也有些人會「玩球夢碎」 轉而回到普通班讀書去


也有些人是在這隊上沒有上場比賽空間轉學到次級球隊 以搏取演出機會


 


國三可能剩下一半人數 到了下學期 即使仍在班上 也有些人決定高中不再打球


看破自己 看清事實 教練解析 棄球回到讀書的軌道


有的是體型不如人球技好 有的是球技不如人身材高


更有的是不上不下 不想讀書壓力就不改變軌道


因為同班那血汗堆積的革命情感 是同學情誼 也是同袍戰友 濃得分不開


 



 


大兒子J國一時 幾乎每晚都會打電話回家


「媽!趕快來載我」    「要也得等到星期五才能去載你」


「媽!星期五趕快來載我」 「好~我星期五就快車去載你」


我知道他想家 問他要不要轉回一般班級讀書 他又不要


如此一學期 一年 這樣的電話 在漸漸升級後變少了


不再打電話回來期待星期五 有時因比賽在外地假日漸少回來


等到三年級時訓練更重 有時住宿舍 有時住同學家


我們只得轉移到球場陪他吃頓飯才見得到兒子


他的行程不會因為寒暑假而放鬆 過年也只不過是小小休息


一家四口出去玩的機會 漸漸地少很多。。。


 


一年級的教練群打混 什麼球技比賽都沒有教 只有那枯燥乏味的體能訓練


很多孩子受不了 沒樂趣 沒進步 紛紛轉學去


家長們受不了 要求更換教練群 


二年級時因為教練的更換 訓練上有了一道曙光 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和專業


球技的進步 開始了一步一腳印的軌跡


 


 


 


大兒子J即將國三畢業 這三年在棒球場上的投資


他出血汗 我們出金錢 雖然一年級在昏庸教練群的帶領下荒廢停滯


二年級時教練大換血 所有的練習訓練才上了軌道


國小沒棒球基礎的他 用盡力氣急起直追


看不懂比賽時教練的暗號? 體能體型仍未達健壯? 比賽經驗不足?


投球姿勢不對? 打擊技術不如人


所以的問題 都需要他去面對 去克服累積自己實力


我們只能做精神上的支持 金錢上的後盾


這條路 以我們過往的經驗和背景 真的幫不上什麼忙


剛開始 兒子打擊很弱 但投球還可以 教練開始栽培他登上投手丘 


從後援投手的救援成功 再漸漸進到先發投手 


有幾次先發時 狀況不如預期而心灰意冷 教練責備 孩子失意


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走這條路?


 


每一次發出的訊息 做父母親的我們都會緊張面對


要分析他是否一時之氣話?亦或他有困難沒有克服要選擇逃避?


亦或有其他弦外之音?孩子的每一步 都隨時叫我們待命 面臨選擇 不知所措


 


 


三下了 後面還有一個盃賽和一個聯賽要打


教練開始剖析每個孩子的升學路


兒子回來討論未來 我們也是一籌莫展


 


和教練細談下 高中棒球分很多種:


一種是五顆星球隊(前八強) 分散在全省各地 


而中部地區的幾所 兒子若考上怕會少有出場機會


因為大部份這樣的球隊 都已經用金錢把東部的原民生談妥來此就讀 貢獻球技


就像因獎學金制度而就讀選校是一樣道理 這樣成軍的隊伍是精挑細選 穩坐棒球江山


 


另一種是四顆星球隊 不但學雜費要付 每個月還要再繳5-7千不等


供應孩子的宿舍伙食和教練指導 有的在本地 有的離家遠


 


第三種是年紀輕球隊 成軍只有二三年 但因為地方政府的支持


公費生的學雜費全免 而自費的也不用付很多 


尤其是縣府與企業的支持 連生活費和營養費都有著落


 


以兒子的能力 第一種若考得上 也怕只是後補 更怕是冷板凳


第二種 兒子能力綽綽有餘 只怕是用公錢堆疊起來的訓練 父母親的負擔很重


而且棒球除了繳給球隊之外 還要提供孩子身上從頭到尾的重要配備和消耗品


 


第三種 對我們家庭而言 負擔輕 只是離家遠


教練希望兒子選擇第三種 以爭取更多的登板演出機會


誰說年輕球隊沒有機會? 誰也說不準? 但名氣總是不如人


球員如藝人 要有舞台發揮的空間 要有表現的機會


有點給它賭一賭的味道


 


而原住民球員 不管到私立公立還是離家遠的學校 


除了免學雜費 每一學期還有一筆生活費補貼 大大好用


 


我卻有點自私的希望兒子能有第四種的考量~


回到職業學校的軌道 找個有興趣的科目 即使是私立學校 


以兒子過去想學設計+會畫點圖+叛逆又搞怪的學習性格


我查到「廣告設計科」也是另一種不同的選擇 應該適合他


(雖然是私立的 負擔重 公立的又考不上)


我只是覺得 兒子並非打球的選擇 若能有一技之長更好


而且設計的科系 並非是國中那種國英數難理解的科目


希望他的高中生活 有學習 有社團 有活動。。。有各種不同的比賽


對他而言 應該是活的學習 揮灑創意的空間 


 


打棒球是一個較封閉的團體 與社會的連接 人際關係經營 都是未來出社會的問題


因為時間。體力和制度面的問題 書真的是讀得少 要讀得多也難


我不知道兒子是真的想打棒球而繼續打棒球 


還是逃避讀書而留在原軌道


還是不知所措 以不變應萬變


這樣年紀的孩子 大部份都是不知未來想做什麼的腦袋


過去我們以聯考分發也是搞不清楚科系出路是什麼


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雖然有的人會偏離航道學非所用


但找工作多少也是得參考畢業證書上的科系


什麼分數什麼門檻就填什麼學校


現今免試。薦送。登記 雖然多元 卻是換湯不換藥的遊戲 官員的新把戲


套一句很粗俗的話:「什麼卡窗就吃什麼瀉樂」 是同樣的道理


 


過去的我 幫學生分析個性選擇學校 總能理性客觀又準確


 不同於國中僵化的科目 大多數的學生升高中學習都很快樂


現在面臨到自己兒子介於「繼續打球」與「放棄打球」的分岔路


我們夫妻倆 讀得再多書也不知所措


也許是我想太多 也許是兒子理不清


一來怕我們的想法誤了他 二來怕他思想不夠遠


又是人生再一次的選擇 那一條路較適合 好難喔


找個機會再和他細談 到時就把選擇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他


 


PS:以上只是就棒球生態面直敍 無意冒犯任何人或民族


   若有得罪 在此道歉望請見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di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